
水體凈化的自凈作用方式
水體凈化是指水體中污染物經稀釋、擴散和沉降等物理作用使濃度逐漸降低的過程。其作用機理是:可沉性固體經沉降逐漸沉至水底形成污泥;懸浮物、膠體和污染因混合稀釋濃度降低。影響水體稀釋混合的因素有:稀釋比;河流的水文條件;污水排放口的位置和形式;湖泊、海洋中的水流方向、風向和風力、水溫、潮汐等;其中稀釋比是污水可被稀釋的程度,通過物理凈化作用,水體中的污染物得到初步稀釋自凈,為化學凈化和生物凈化提供了條件;在污水處理和污水總量控制中應用物理凈化作用,合理規劃,可節省財力物力。
物理凈化指污染物質由于稀釋、擴散、混合和沉淀等過程而降低濃度。污水進入水體后,可沉性固體在水流較弱的地方逐漸沉人水底,形成污泥。懸浮體、膠體和溶解性污染物因混合、稀釋,濃度逐漸降低。
學凈化指污染物質由于氧化還原、酸堿反應、分解化合和吸附凝聚等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而降低濃度。如水中鐵、錳等重金屬離子氧化生成難溶物質,析出沉降;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環境中,形成易溶性化合物,隨水漂移而稀釋;在中性或堿性條件下,某些元素形成難溶化合物而沉降。天然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物質微粒,吸附和凝聚水中污物,隨水流移動或逐漸沉降。